第十六周國旗下講話:迎接高三一檢
第16周周會
關于善待身體和學會學習
今天想跟同學們分享兩件事:一、善待身體,二、關于背誦。
孫祁祥教授在北京大學2017年開學典禮上的講話中就“珍惜”給了大一新生們一些建議,其中第三個珍惜,她說:請珍惜自己,特別是你的健康。不要因爲年輕就肆意透支你的身體。無獨有偶,清華大學鄧俊輝教授也在開學典禮講話中說道“照顧好自己的身體,是自立的第一步。”有一句格言說:“有兩種東西喪失之後才會發現它的價值——青春和健康”。但青春逝去,未見得活力不在、睿智不在、優雅不在;而失去健康,即使青春猶在,年輕于你何用?財富于你何用?時間于你何用?所以同學們,千萬不要“用健康賭明天”。我希望你們一定平衡好學習和鍛煉身體的關系,做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青年人。
但是在校園裏,我經常看到的情形是:一大早,爲了節約時間,一手拿著卷兒,一手拿著笤帚在衛生區掃地的小孩,就著寒風把涼氣吃進了肚子;有爲了多睡一會兒快到七點才匆匆忙忙從宿舍出來奔向食堂的小孩;有放著食堂的熱飯熱湯不吃,卻到超市裏買一包零食拎一瓶飲料當早餐的小孩;還有午飯晚飯剛進肚,轉臉就到超市買冷飲和冰糕吃的小孩,甚至大冬天也有……!導致的結果是什麽呢?一個運動會開下來,七八個受傷的甚至還有需要手術的,平時動不動請假“老師我胃疼,老師我肚子疼……”,還有的抱怨吃食堂把胃吃壞了。再遇到一些身處要職的家長,因爲自家孩子拉肚子,一個電話打給某大領導,誇張地說一中學生大規模腹瀉,導致我們耗費大量人力精力去處理各種調查投訴,疲于應付,不堪重負。
我曾經在當年級處長的時候,用一個早讀,從一樓到五樓,像唐僧一樣啰裏啰嗦說了16遍,要好好對待你的身體,保護好胃,尤其早上,要熱湯熱水的溫暖著它,呵護著它,這樣它才願意讓你人到中年甚至到老年的時候,仍然能吃嘛嘛香,身體倍兒棒!不然,胃不好了,想吃啥都不能吃,人生失去了多麽大的一個樂趣啊——當不成吃貨,吃不了美食!所以雾摣議,冬天的早晨,早起十分鍾,喝點熱湯水,善待你的胃,有勁好學習!
二、關于背誦,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個學霸的體會。高中畢業時,陳颉祺獲得北京大學數科院和香港大學精算專業的錄取,他選擇了香港大學。大四時。陳颉祺獲得了哈佛、耶魯、哥倫比亞、康奈爾等著名美國高校研究生院發出的錄取通知書,最後他選擇哈佛攻讀研究生學位。求學路上,陳颉祺一直有一個習慣——喜歡精讀和背誦,甚至一字不漏。
陳颉祺說,從學英語方面來講,遇到那種他覺得特別“經典”“優美”的好句子,他一定會一字不差地背下來。後來在申請美國學校文書寫作的時候,這個習慣帶給他難以想象的巨大便利。
“我覺得很多人在母語學習中都不見得有這類習慣。他們經常問:背新概念文章能提高英語能力嗎?其實,他們真正想問的是:背誦真的有用麽?小時候,我們都背過一定量的唐詩宋詞,我們的語文能力就因此直接提高了嗎?似乎不是很明顯。但是,我們卻在不知不覺間,谙熟了中文的平仄韻律,憑直覺就能知道什麽樣的句子朗朗上口,什麽樣的句子是別扭的。”這就是“背誦”的力量。
陳颉祺自述了“背誦”帶給自己的巨大好處。智慧就是記憶力,良好習慣的養成往往使人受益終生。
他小學時候喜歡中國象棋,老家地方小,也不可能得到名師的系統訓練,所以他練棋的方式就是跑到城裏的街邊找老爺爺下棋。老爺爺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習慣:複盤。所謂複盤,就是指在棋盤上重新演練一遍上局棋的每一步。在複盤的時候,他們很喜歡去總結,甚至爭吵某一步其實還可以怎麽走。不知不覺,在大量複盤的過程中,他記住了各種各樣的棋路。在訓練了記憶力的同時,棋藝也不斷長進,最後居然在一次比賽中獲得全國第八名。許多年以後回想起來,才認識到“複盤”對他記憶力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幫助。
複盤让他开始喜欢“總結”和“背誦”。
在中學階段,他很少主動去做課外習題集。但是不管是在課堂上、書本上、試卷上還是參考書上做到的任何一道题,他都会习惯性地去總結:做对的题,就回想在做这道题的时候是怎么思考的,为什么能做对;做错的题,就去揣摩当初的思考方式,都经历了哪几步,错在了哪一步,错的那一步其实应该如何去思考……
一些良好習慣的養成,往往使人受益終生。可你卻不知道爲什麽這樣是好的,因爲你正在做著正確的事情,可如果你的習慣是不好的,你很快就會知道爲什麽這樣不好,因爲你的生活很快就會因爲這個壞習慣而受到懲罰。
那么,为什么記憶又会比總結更加重要呢?他读到一篇关于心理学的文章时,发现了这么一个有趣的解释:
人腦中儲存的信息只有很少的一部分(估計10%)是以有序的方式存儲的隨時方便“調出”,這部分稱之爲“記憶”。人腦中絕大部分儲存的信息就像計算機中不分類管理的“垃圾文件”一樣,在大腦中是隨處堆放的。這些信息雖然存在大腦中,但是很難被“調出”,這部分我們籠統地稱爲“潛意識”。
當有新信息輸入的時候,如果這些信息在輸入的時候就是高度有序的。那麽就很容易被有序地存放起來,很容易成爲“記憶”。
同时,随着有序信息(記憶)的增多,大脑就需要越来越多記憶细胞。而颅腔的大小是有限的,于是,细胞间密度越来越高。于是细胞之间就越有可能由于紧密的神经元树突连接起来,于是就越有可能产生我们所说的“融會貫通”現象——換句話說,原本貌似毫不相幹的信息現在卻産生了聯系。"
难怪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“智慧就是記憶力”!
看到這段心理學的解釋他才恍然大悟:總結其实只是手段,是为了让输入大脑的信息变得更加有序,而背誦和記憶才是目的。再觀察身邊那些厲害的朋友,他們的共同特點是:知道很多,記得很多東西,或者說的正式一點叫做“知識很淵博”。
所以,讨厌背誦的你千万不要忘了,死记硬背带来的最好效果,其实可以用另外一个感情色彩截然相反的词来表达,那就是博闻强识。
陳颉祺還說,總有一些同學希望找到最省力、最高效的學習方法,但是以他和衆多學霸同學的共同經驗來看:最省力、最高效的學習方法,就是認認真真、循序漸進、老老實實地學習。上課必須認真聽講,每天學過的東西必須複習,老師布置的作業必須認真完成。老老實實地學習,應該經曆的過程,沒有任何人或任何方法可以替你完成。
本周流動紅旗班:
高一2、高一3、高一5、高一6、高一7、高一10、高一11、高一12、高一14、高一16
高二7、高二10、高二11、高二13、高二14、高二15、高二16、高二18、高二21、高二22
高三7、高三8、高三9、高三10、高三11、高三13、高三14、高三15、高三17、高三18、高三19、高三20、高三21
第16周國旗下講話
迎接高三一檢
高三(9) 刘珂彤
亲爱的老师们、同学们,大家上午好。我是来自高三九班的刘珂彤。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:迎接高三一檢。
上个星期,三个年级都各自结束了月考。想必同学们还都在考后的放松状态之中。可现在已经是十二月中旬,离高三一检和高一高二的期末考试只有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。同学们,尤其是高三的同学们,扪心自问,咱准备好了吗?
我這裏說的“准備”,並不是知識點的准備。各個課程的課時仍在推進,我們現在自然也不能將所有的知識點熟記于心。我所指的准備,是指學習狀態上的准備。
上次在和同學聊天時,我們在一點上達成了共識:每個月考一次試,也就是四個星期。考前的一個星期,是緊張的複習狀態,各個科目如海浪般撲來,自己直呼複習不完;考完試第一個星期,一身輕松,開始玩耍;第二個星期,沒玩夠,再玩耍一周;第三個星期,聽說要考試了,恢複正常;第四個星期,也就是考前的一周,緊急補救,後悔不已。
試問若是學習狀態始終如過山車一般時高時低,那又如何能在考試中沈著冷靜而不會因爲複習不到位而慌亂不已?因此,我想和大家談一談考試前的學習狀態。
首先,將平日裏的學習調整到一種均衡使力的狀態,即“平均狀態”。在課堂上,老師有自己的上課節奏。而在課下,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學習節奏。搞清楚這一階段自己的目標是什麽,以自己的方式來開展複習,不要因爲遇上了周末而過度放松,也不必因爲今天有數學周練而慌亂翻看數學,甚至也不必因爲月考而打亂自己的複習進度。將一切都控制在一個適度的範圍內,從而保持一種高效的學習狀態。
其次,要學會以一種“平常心態”來看待考試。我們每周都會有各科的周練,可是我們要清楚的是,周練的目的並不是將個人的分數打出來,同學間決出個高低勝負,而是枕擌學習中存在的問題,及時反思並鞏固。事實上,高考前的每一場考試都是爲了枕擌自己的問題,避免問題再一次發生。因而一場考試結束後最重要的不是排名,而是錯題。不必因爲成績的一時高低而或喜或悲,你所應做的,是以一顆平常心來面對試卷,在有限的時間內將自己的能力發揮到最好。
最好,我們應懂得如何在學習生活中勞逸結合,也就是“平衡時間”。高考是一場拉鋸戰,我們的神經也切不可長時間高度緊繃。在學習間隙的適度放松是相當有必要的。課間十分鍾起來伸個懶腰,在走廊上走動走動,休息一下疲勞了一節課的頸椎、腰椎和眼睛。體育課又何必窩在體育館的小角落裏看書?跑跑步、打打球、曬一曬冬天的太陽。適度的放松和運動可以更好的提高下節課的效率,何樂而不爲呢?
同學們,今天距離2020年高考還有174天。而從此刻邁向高考的第一步,就是一檢。“平均狀態”、“平常心態”、“平衡時間”,保持高效的學習狀態,以一顆沈著冷靜的心走進一個月後的考場。希望我們每個人回眸這段歲月時,都可以坦然地說一句,我,沒有遺憾。
謝謝大家。
高三(9)班劉珂彤,成績優異,愛好廣泛,在2019年國際青少年IC創新設計大賽中榮獲一等獎,多次進入文科前十名。